2021-12-15
飄著麥香的新鮮面條,酸筍味彌漫的螺螄粉,口感酥脆的果蔬片,肉感十足的植物蛋白手撕腸、素雞塊等新型植物蛋白肉產品,以及可以食用的指甲油……這是5月29日記者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三屆農科開放日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分會場上看到的。“琳瑯滿目的食品加工”公益科普活動,吸引了欲對食品科技一探究竟的近200名消費者。
科普提升健康生活指數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橫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領域,是溝通城鄉、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20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3.2萬億元,與農業產值之比接近2.4: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7.5%,科技對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3%。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黨委書記康威表示:“加工所高度重視公益科普活動,希望能夠將多種多樣的農業知識、科技知識展示給公眾,激發出全社會熱愛農業、崇尚科學、積極創新的活力與力量。”
夏日的陽光將參加科普活動的小朋友的笑臉照得喜氣洋洋。活動現場一隅,在一棵大樹下進行的《食物的奧秘:走進添加劑的魔法世界》科普講座,吸引了小朋友和其他參加活動的消費者駐足聆聽。為什么辣條滋味十足?為什么糖果色彩斑斕?為什么果汁中的果肉可以懸浮不下沉?這些深入淺出且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普常識,激發了參與者的熱情。原來這都是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如色素能為食物帶來彩虹般的顏色,名字中帶有“顏色”的如β-胡蘿卜素、葉綠素鹽類、紅曲紅、辣椒紅等。專家通俗易懂的講解,讓參與者對食品添加劑有了科學的認知。
《認識隱形的“殺手”——真菌毒素》的科普知識講座,讓人們了解了真菌毒素的產生、種類以及對人類生活、糧食安全等方面帶來的危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發霉的筷子和案板是否存在黃曲霉毒素污染風險?土榨花生油營養價值是否更高、更安全?水果壞了一點,削去壞的部分,還可以吃嗎?專家表示,黃曲霉毒素在歐盟分類標準中為一級致癌物。體內黃曲霉毒素如果達到1毫克/千克以上就可誘發癌癥,而這相當于1噸糧食中1粒芝麻大的黃曲霉毒素。
通過科普,讓更多人了解食品營養和安全的相關知識,以此不斷提高人們健康生活幸福指數。
科技創新助力農產品高附加值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生鮮農產品動態保鮮與冷鏈物流、產地初加工、小麥制粉、低溫榨油、冷卻肉加工、傳統食品工業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制粉、榨油、榨汁等關鍵核心裝備實現了從依靠引進向自主制造轉變。
在實踐科普課堂,許多人在農產品加工所高大寬敞的食品加工車間,現場觀摩小麥品質評價與面條批量生產線,品鑒多種多樣的美食新產品。由以花生蛋白、豌豆蛋白等植物蛋白為主要原料,利用高水分擠壓技術制備的植物蛋白手撕腸、素牛肚等植物基肉制品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據現場科研人員介紹,這是農產品加工所“植物蛋白結構與功能調控創新團隊”研制開發的新型植物蛋白肉系列產品。該團隊創建了國內外首個植物基肉制品加工過程精準調控可視化平臺,開發出適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新產品,引領了植物基肉制品加工產業發展新方向。產品通過創新設計擠壓工藝與設備,可一次性完成熟化、拉絲、成型、調色、調味等諸多集成工序,生產效率高。產品具有類似動物肉的纖維結構,蛋白質含量高達30%(濕基)以上,是一種適合國人消費習慣的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健康食品。
另外,在農產品加工所科技力量的加持下,網紅食品螺螄粉,大棗、蘋果等農產品加工生產成果蔬脆片、原味棗干片等高附加值食品,市場前景看好。
“十四五”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將緊緊圍繞農產品加工重點任務,構建全國一盤棋的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加強基礎性與基礎原始創新,實現技術裝備自立自強。重點研發符合國民營養和消費需求的新產品,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上一篇:花生黃曲霉發生機制
下一篇:青稞生物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