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4
來源:海南大學
近日,海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星副教授課題組在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超靈敏快速檢測研究上取得新進展,并在工程技術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區,影響因子10.588)發表了題為“Fluonanobody-based nanosensor via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的研究論文。
研究表明,OTA能抑制人類和動物蛋白合成、擾亂代謝途徑、破壞鈣穩態和損傷DNA,主要污染豆類、谷類、香料、咖啡、牛奶、紅酒、葡萄汁和肉等多種農產品,對人類健康存在潛在風險。OTA檢測通常采用色譜法,由于需要精密儀器、樣品前處理繁瑣等,限制了基層檢測的廣泛應用。
劉星副教授課題組通過綜合運用免疫分析和熒光共振能量轉移原理,以新型熒光納米抗體作為識別探針和能量供體,以量子點-OTA偶聯物為競爭抗原和能量受體,開發了一種基于熒光納米抗體的熒光共振能量轉移納米傳感器,成功應用于谷物中OTA的超靈敏快速檢測。該納米傳感器的最低檢測限為5 pg/mL,線性范圍為5-5000 pg/mL,只需5分鐘完成檢測。該技術具有快速靈敏、經濟環保、高通量檢測等優點,為分析復雜的食品基質環境中超低水平的小分子污染物提供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
該論文第一單位為海南大學,第一作者為2019級碩士研究生蘇本超,劉星副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論文合作單位包括陜西師范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南昌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并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760493, 31901800, 31701705)、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ZDYF2020157)、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320RC509, 2019RC119)、美國NIH-NIEHS (RIVER Award)(R35 ES030443-01)和美國NIEHS Superfund Research Program(P42 ES004699)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1018069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普瑞邦)”的信息,均來源于網絡,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
※ 聯系方式 郵箱:info@pribolab.cn 微信:15706395750 電話:400-6885349